洋葱:高中物理-【人教版】目录,大小:[12.05G]
必修二
5
平抛运动的规律
平抛运动的规律
6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一般处理方法
向心力
向心力
圆周运动
传动装置问题
章节综合
竖直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7、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宇宙航行
双星或多星系统
8
动能与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必修三
静电场及其应用
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的应用
必修一
1
1 质点 参考系
1.1
2 时间 位移
1.2
1.2
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v-t图像
速度
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从v-t图像看加速度
加速度
2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3 匀变速综合问题
2、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
1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2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分解
4 章节综合
动态平衡问题
平衡问题的分析
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动力学两类问题
章节综合
物理【赠送大家一套乐乐课堂高中物理,也是动画教学】
教科版
必修1
《8》牛顿运动定律(1)
《1》牛顿第一定律
《10》牛顿第二定律―突变型问题
《12》力学单位制
《13》量纲分析法
《14》牛顿第三定律
《15》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16》牛顿第三定律
《17》粗糙面上拔何问题
《18》光滑面上拔河问题
《19》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受力分析
《2》惯性
《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4》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个质量的关系
《5》探究力、加速度和质量关系的误差分析
《6》牛顿第二定律1
《7》牛顿第二定律2
《8》牛顿第二定律的特征
《9》牛顿第二定律
《9》牛顿运动定律(2)
《1》已知力求运动的问题
《10》板块模型
《11》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12》摩擦力的临界问题
《13》与绳子有关的临界问题
《14》物体分离的临界问题
《2》已知运动求力的问题
《3》水平传送带问题
《4》斜面传送带问题
《5》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
《6》超重与失重的原理
《7》超重与失重的应用
《8》带滑轮的连接体问题
《9》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
力1
《1》力的特征1
《10》弹力的方向
《11》判断弹力的有无
《12》弹力的大小与胡克定律
《13》胡克定律理解与应用
《14》弹簧测力计
《15》弹簧的串联
《16》弹簧的并联
《2》力的特性2
《3》重力
《4》重力的方向
《5》重心
《6》复杂物体的重力
《8》形变与弹性形变
《9》几种常见的弹力
力2
《1》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10》矢量运算
《11》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12》探究共点力的合成法则的实验操作
《13》探究共点力合成法则
《14》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5》合力与分力的大小与方向
《16》一定条件下力的分解
《17》按照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18》力的正交分解
《2》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
《4》测量摩擦因素
《5》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6》传送带摩擦力的方向
《7》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8》摩擦力
物体的平衡
《1》正交分解法处理平衡问题
《2》摩擦力相关的平衡问题
《3》摩擦力相关的平衡问题
《4》力的反向法处理力的三力平衡问题
《5》三角形法则处理三力平衡问题
《6》三角形法则处理力的变化问题
《7》整体法处理系统平衡问题
《8》先整体后隔离
运动的描述1
《1》速度
《1》质点
《10》加速度
《10》三围空间求位移与路程
《11》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与速度的关系
《13》三种运动图像的比较
《2》参考系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3》速度与速率
《3》坐标系
《4》时间
《4》位移―时间图像
《5》打点计时器
《5》时间的计算
《6》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步骤
《6》长度的计算
《7》频闪照相和数据处理
《7》位移
《8》标量与矢量
《8》光电计时系统
《9》超生波测速
《9》一维、二维运动的位移与路程
从速度时间图像看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2
10.从直线运动的xt图象看速度
11.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时间位移的特点
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
1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点位移速度公式
1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特点1
15.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特点2
16.将匀速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
17相遇与追及之追及问题
18.相遇与追及问题之防碰撞
19.相遇与追击相遇的变换参考系解法
1频闪照相和数据处理
20相遇与追及相遇的图像解法
2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得变化
3利用纸带画出v―t图像
4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5各种直线运动的v_t图像
6v―t图像的面积含义
7.v―t图像面积的进一步讨论
8.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
9.中点时刻速度与平均速度
运动的描述3
《10》竖直上抛运动中的相遇问题(二)
《11》伽利略的逻辑猜想与实验
《2》利用贴纸条法画出v―t图像
《3》利用纸带求物体的加速度
《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灵活应用
《4》测量重力加速度
《5》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际应用
《6》自由落体运动的综合问题
《7》竖直上抛运动
《8》运用竖直上抛运动规律解题
《9》竖直上抛运动的相遇问题
1.自由落体运动
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题
必修2
机械能和能源1
《1》功率、功的快慢
《1》能量
《10》实验探究功与速度的变化呢关系
《11》动能定律
《12》动能表达式
《13》动能定律解决多阶段动能问题
《14》变力做功问题
《15》水平圆周运动
《16》动能定律解决竖直直线内的变速圆周运动问题
《17》抛体运动
《2》功
《2》恒力做功的功率
《3》恒力功率的启动
《3》正功与负功
《4》恒定加速度启动
《4》恒力做功
《5》弹力做功
《5》重力势能
《6》静摩擦力做功
《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7》滑动摩擦力做功
《7》与重力变化有关的重力做功
《8》变力做功
《8》弹性势能
《9》弹性势能的计算
《9》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
机械能和能源2
《1》机能变化与力做功的关系
《10》机械能守恒
《11》体统机械能守恒的计算方法
《12》系统机械能守恒的内力做功
《13》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
《14》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数据分析
《15》能量守恒定律
《16》能量的耗散
《17》水能的利用
《18》风能的利用
《19》太阳能的利用
《2》系统机械能守恒条件
《3》机械能守恒时的相互转换
《4》做功与能量变化的总结
《5》天体的机械能
《6》静摩擦力做功对系统机械能的影响
《7》滑动摩擦力做功对系统机械能的影响
《8》研究水平传送带对物理做功的影响
《9》研究倾斜传送带对物体机械能的影响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9》低速
宏观弱引力
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
《1》曲线运动
《10》交换参考系
《10》斜抛到最高点―时间反应―平抛运动
《11》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2》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13》平抛实验求初速度
《2》平抛运动力的分析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3》平抛运动速度的分析
《3》曲线运动中对力的改变
《4》频闪照片下的平抛运动分析
《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5》两个运动的合运动性质的判断
《5》平抛运动的速度矢量图
《6》小船渡河时间最短
《6》斜面上的平抛运动1
《7》小船渡河问题
《7》斜面上的平抛运动2
《8》绳子的“关联”速度问题
《8》斜抛运动
《9》杆以及相互接触物体的“关联”问题
《9》抛铅球的最佳角度
万有引力定律
《1》金星凌日―测量日地距离
《1》牛顿大炮
《1》日心说
《10》万有引力的推导
《11》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
《2》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2》开普勒三定律
《2》椭圆运动的时间问题
《3》开普勒三定律的应用
《3》卫星的可视性问题
《3》宇宙速度
《4》几类卫星的比较
《4》求地球质量的两种方法
《4》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5》变轨
《5》求星球密度的方法
《5》月―地检验
《6》人造卫星的多次变轨问题
《6》万有引力定律
《6》星球密度
《7》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
《7》人造卫星的轨迹
《7》双星
《8》暗物质
《8》黄金代换公式
《8》同步卫星
《9》完全失中与部分失重
《9》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匀速圆周运动
《1》汽车拐弯问题
《1》圆周运动
《10》水平面的圆周运动
《11》圆锥摆的周期
《12》匀速圆周运动
《13》变速圆周运动
《14》相互连接物体
《15》一般的曲线运动
《2》火车、飞机拐弯问题
《2》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周期和频率
《3》拱型桥和下凹桥问题
《3》圆周运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4》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4》三种传动装置
《5》绳子连接小球在竖直圆周内的变速圆周运动
《5》圆周运动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
《6》竖直圆周运动的解题步骤
《6》向心加速度
《7》离心运动与向心运动
《7》向心加速度的理解与应用
《8》向心力
《9》向心力的验证
选修3-1
磁场1
《1》安培力的方向
《1》磁现象与电流的磁现象
《10》磁通量
《10》洛伦磁力的方向
《11》洛伦磁力的方向1
《2》安培力的大小
《2》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3》磁场
《3》电动机转动原理
《4》安培定则
《4》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5》安培分子假说
《5》通电直导线的相互作用
《6》安培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6》三种常见的电流磁场
《7》磁场的叠加原理
《7》通电导体的平衡问题
《8》地磁场
《8》通电导体棒的运动问题
《9》安培力做功的特点和瞬时冲量
《9》电场与磁场的比较
11磁通量的正负
磁场2
《1》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几类运动
《10》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能量分析
《1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应用
《1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能量问题
《12》电视机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13》电场力与沦落磁力的比较
《13》速度选择器
《14》质普仪
《15》回旋加速器
《16》磁流体发电
《17》电磁流量计
《18》霍尔效应的原理
《19》霍尔效应的应用
《2》解决磁场中圆周运动的一般方法
《3》带电粒子在圆弧有界磁场中的应用
《4》带电粒子在直线有界磁场中的应用
《5》在匀强电场与匀强电场中偏转的区别
《6》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1
《7》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2
《8》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应用
《9》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轨迹分析
静电场1
《1》电荷
《1》电势能
《10》电场强度1
《10》静电平衡
《11》导体上电荷分布与电势分布
《11》电场强度
《12》带电体电场强度的叠加
《12》尖端放电
《13》静电屏蔽
《14》静电感应
《14》匀强电场产生和性质
《15》电场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17》特殊带电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2》电势
《2》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3》电荷守恒定律
《3》电势差
《5》常见电场的电势分布情况
《5》库仑扭秤
《6》电势的叠加问题
《6》库仑定律的再讨论
《7》两球接触后分开库仑力的计算
《8》与静力学综合应用
静电场2
1.用等分法计算匀强电场中的电场与电势
10.密立根油滴实验
11.能量角度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
12.电场中的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
13.通过粒子轨迹研究粒子能量变化
14.通过粒子轨迹研究粒子能量变化
15.重力与电场力的共同作用问题
16.重力与电场力共同作用下的计算
17.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压的电容器之间的运动
18.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压的电容器之间的运动进阶
19.带电粒子在电容器中的偏转问题
2.实验用描迹法绘制等势线
20.带电粒子的屏幕落点
4.电容器
5.电容器的电容
6.电容器在q不变时的探究
7.电容器在u不变时的探究
8.电容器的能量与电量
9.力的角度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
示波器原理
直流电路1
直流电路2
直流电路3
1.欧姆表原理
10.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11.逻辑和与门
12.或门和非门
13.与非、或非、与或与非门
14.同或门和异或门
15.加法器
16.门电路的物理实验
17.逻辑电路与传感器
2.欧姆表的使用
3.多用电表
4.利用多用电表研究黑盒子问题
6.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
7.半偏法测电压表内阻
8.电桥法测电阻
9.其他测量电阻的方法
电表校对
选修3-2
传感器
《1》传感器
《2》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3》声音传感器
《4》温度传感器
《5》温度传感器1
《6》光传感器
《7》光传感器的应用
《8》磁传感器
《9》磁强计
电磁感应1
《1》法卡第电磁感应定律
《1》恒力作用下的单棒问题
《1》划时代的发现
《10》感应电流的安培力问题
《10》络伦磁力是否做功
《11》感生电动势
《11》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
《12》柱状磁场区域产生的涡旋电流
《13》电子感应加速器
《14》涡旋电场的场强大小
《2》切割磁感线的电动势
《2》切割磁感线与感应电流的产生
《3》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的产生
《3》有效切割长度
《4》磁感线强度的变化引起的感应电动势
《4》切割磁感线与磁通量的变化
《5》感应电流的方向
《5》两个公式的比较
《6》楞次定律的应用
《6》转动切割磁感线
《7》磁场变化引起的感应电流方向判断
《7》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8》感应电动势e=blv
《8》右手定测
《9》动生电动势
《9》右手定测和楞次定律的关系
电磁感应2
《1》匀速运动下的含容问题
《10》恒力作用下的双棒问题
《10》金属棒在非平行轨道上的运动
《11》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的图像问题
《11》利用动量定律求电量的方法
《12》金属框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12》利用图像分析电磁感应问题
《12》其他类型的电磁感应问题
《13》金属棒在变化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2》变速运动下的含容问题
《2》电磁感应中安培力的功
《3》恒力作用下的单棒问题能量问题
《3》恒力作用下的含容问题
《4》电磁流量计
《4》电量计算
《5》电量计算的复杂问题
《5》金属框在不同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6》磁通量正负变化有关的电量计算问题
《6》磁悬浮列车
《7》反电动势
《7》匀速直线运动的双棒问题
《8》金属棒在电源的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8》只受安培力的双棒问题
《9》不等长的双棒问题
《9》其他形状的导体切割磁感线问题
电磁感应3
《1》互感
《10》电磁阻尼
《11》电磁驱动
《2》自感
《3》自感系数
《4》小灯泡为何闪亮
《5》含电感的电路分析
《6》自感的应用与防止
《7》日光灯
《8》蜗牛的热效应
《9》蜗牛的应用的防止
交变电流
《1》电流电与直流电
《1》电容对直流电与交流电的不同作用
《10》变压器的变压原理
《10》交流发电机做电源时的电压、电流、电量
《11》变压的功率与电流
《11》电流发电机做电源时的电功问题
《12》自藕变压器和多级输出变压器
《13》互感器
《14》线圈存在电阻时的变压器
《15》输电模型中的电压问题
《16》输电模型中功率问题
《17》更具体的远距离输掉模型
《18》电网
《2》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大小―感抗
《2》正弦交流的产生方式
《3》扼流圈
《3》中性面和与中性面垂直的平面
《4》电感对直流电和交流电的不同作用
《4》任意时刻的感应电动势
《5》电流电的周期、频率、峰值
《5》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容抗
《6》电感和电容中贮存的能量
《6》交流电的平均值
《7》电流电有效值的含义
《7》滤波器
《8》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9》变压器结构
《9》正弦交流电的有效推导
选修3-3
分子动理论
固体和液体
能量守恒与热力学定律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气体
选修3-4
电磁振荡 电磁波
光的波动性
光的折射
机械波
机械振动
相对论
选修3-5
波粒二象性
碰撞与动量守恒
原子核
原子结构
人教版
必修1
《8》牛顿运动定律(1)
《1》牛顿第一定律
《10》牛顿第二定律―突变型问题
《12》力学单位制
《13》量纲分析法
《14》牛顿第三定律
《15》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16》牛顿第三定律
《17》粗糙面上拔何问题
《18》光滑面上拔河问题
《19》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受力分析
《2》惯性
《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4》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个质量的关系
《5》探究力、加速度和质量关系的误差分析
《6》牛顿第二定律1
《7》牛顿第二定律2
《8》牛顿第二定律的特征
《9》牛顿第二定律
《9》牛顿运动定律(2)
《1》已知力求运动的问题
《10》板块模型
《11》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12》摩擦力的临界问题
《13》与绳子有关的临界问题
《14》物体分离的临界问题
《2》已知运动求力的问题
《3》水平传送带问题
《4》斜面传送带问题
《5》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
《6》超重与失重的原理
《7》超重与失重的应用
《8》带滑轮的连接体问题
《9》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
相互作用力1
《1》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1》力的特征1
《10》弹力的方向
《11》判断弹力的有无
《12》弹力的大小与胡克定律
《13》胡克定律理解与应用
《14》弹簧测力计
《15》弹簧的串联
《16》弹簧的并联
《2》静摩擦力
《2》力的特性2
《3》滑动摩擦力
《3》重力
《4》测量摩擦因素
《4》重力的方向
《5》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5》重心
《6》传送带摩擦力的方向
《6》复杂物体的重力
《7》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8》摩擦力
《8》形变与弹性形变
《9》几种常见的弹力
相互作用力2
《1》正交分解法处理平衡问题
《10》矢量运算
《11》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12》探究共点力的合成法则的实验操作
《13》探究共点力合成法则
《14》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5》合力与分力的大小与方向
《16》一定条件下力的分解
《17》按照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18》力的正交分解
《2》摩擦力相关的平衡问题
《3》摩擦力相关的平衡问题
《4》力的反向法处理力的三力平衡问题
《5》三角形法则处理三力平衡问题
《6》三角形法则处理力的变化问题
《7》整体法处理系统平衡问题
《8》先整体后隔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1》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得变化
《10》中点速度与平衡速度
《11》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
《12》v―t图像
《13》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速度与加速度
《2》利用贴纸条法画出v―t图像
《3》利用纸带求物体的加速度
《4》v_t图像
《5》v―t图像的面积
《6》v―t图像面积的进一步讨论
《7》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8》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
《9》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时间位移的特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
《1》自由落体运动1
《10》竖直上抛运动中的相遇问题(二)
《11》伽利略的逻辑猜想与实验
《1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
《15》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点位移速度
《16》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特点
《17》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特点2
《19》相遇与追及问题2
《2》自由落体运动2
《20》相遇与追击相遇的变换参考系解法
《21》相遇与追及相遇
《22》相遇与追及相遇的图像解法
《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灵活应用
《4》测量重力加速度
《5》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际应用
《6》自由落体运动的综合运用
《7》竖直上抛运动
《8》运用竖直上抛运动规律解题
《9》竖直上抛运动的相遇问题
18.竖直上跑运动中的相遇
运动的描述
《1》速度
《1》质点
《10》加速度
《10》三围空间求位移与路程
《11》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与速度的关系
《12》速度―时间图像
《13》三种运动图像的比较
《2》参考系
《2》平均速率与瞬时速度
《3》速度与速率
《3》坐标系
《4》时间
《4》位移―时间图像
《5》打点计时器
《5》时间的计算
《6》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步骤
《6》长度的计算
《7》频闪照相和数据处理
《7》位移
《8》标量与矢量
《8》光电计时系统
《9》超生波测速
《9》一维、二维运动的位移与路程
必修2
机械能守恒定律1
《1》功率、功的快慢
《1》能量
《10》实验探究功与速度的变化呢关系
《2》功
《2》恒力做功的功率
《3》恒力功率的启动
《3》正功与负功
《4》恒定加速度启动
《4》恒力做功
《5》弹力做功
《5》重力势能
《6》静摩擦力做功
《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7》滑动摩擦力做功
《7》与重力变化有关的重力做功
《8》变力做功
《8》弹性势能
《9》弹性势能的计算
《9》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
机械能守恒定律2
《1》机能变化与力做功的关系
《10》机械能守恒
《11》动能定律
《11》体统机械能守恒的计算方法
《12》动能表达式
《12》系统机械能守恒的内力做功
《13》动能定律解决多阶段动能问题
《13》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
《14》变力做功问题
《14》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数据分析
《15》能量守恒定律
《15》水平圆周运动
《16》动能定律解决竖直直线内的变速圆周运动问题
《16》能量的耗散
《17》抛体运动
《17》水能的利用
《18》风能的利用
《19》太阳能的利用
《2》系统机械能守恒条件
《3》机械能守恒时的相互转换
《4》做功与能量变化的总结
《5》天体的机械能
《6》静摩擦力做功对系统机械能的影响
《7》滑动摩擦力做功对系统机械能的影响
《8》研究水平传送带对物理做功的影响
《9》研究倾斜传送带对物体机械能的影响
曲线运动1
《1》平抛运动
《1》曲线运动
《10》交换参考系
《10》斜抛到最高点―时间反应―平抛运动
《11》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2》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13》平抛实验求初速度
《2》平抛运动力的分析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3》平抛运动速度的分析
《3》曲线运动中对力的改变
《4》频闪照片下的平抛运动分析
《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5》两个运动的合运动性质的判断
《5》平抛运动的速度矢量图
《6》小船渡河时间最短
《6》斜面上的平抛运动1
《7》小船渡河问题
《7》斜面上的平抛运动2
《8》绳子的“关联”速度问题
《8》斜抛运动
《9》杆以及相互接触物体的“关联”问题
《9》抛铅球的最佳角度
曲线运动2
《1》汽车拐弯问题
《1》圆周运动
《10》水平面的圆周运动
《11》圆锥摆的周期
《12》匀速圆周运动
《13》变速圆周运动
《14》相互连接物体
《15》一般的曲线运动
《2》火车、飞机拐弯问题
《2》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周期和频率
《3》拱型桥和下凹桥问题
《3》圆周运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4》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4》三种传动装置
《5》绳子连接小球在竖直圆周内的变速圆周运动
《5》圆周运动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
《6》竖直圆周运动的解题步骤
《6》向心加速度
《7》离心运动与向心运动
《7》向心加速度的理解与应用
《8》向心力
《9》向心力的验证
万有引力与航天
《1》金星凌日―测量日地距离
《1》牛顿大炮
《1》日心说
《10》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10》万有引力的推导
《11》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
《2》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2》开普勒三定律
《2》椭圆运动的时间问题
《3》开普勒三定律的应用
《3》卫星的可视性问题
《3》宇宙速度
《4》几类卫星的比较
《4》求地球质量的两种方法
《4》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5》变轨
《5》求星球密度的方法
《5》月―地检验
《6》人造卫星的多次变轨问题
《6》万有引力定律
《6》星球密度
《7》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
《7》人造卫星的轨迹
《7》双星
《8》暗物质
《8》黄金代换公式
《8》同步卫星
《9》低速
《9》完全失中与部分失重
《9》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选修3-1
磁场1
《1》安培力的方向
《1》磁现象与电流的磁现象
《10》磁通量
《2》安培力的大小
《2》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3》电动机转动原理
《4》安培定则
《4》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5》安培分子假说
《5》通电直导线的相互作用
《6》安培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6》三种常见的电流磁场
《7》磁场的叠加原理
《7》通电导体的平衡问题
《8》地磁场
《8》通电导体棒的运动问题
《9》安培力做功的特点和瞬时冲量
《9》电场与磁场的比较
11磁通量的正负
3磁感线
磁场2
《1》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几类运动
《10》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能量分析
《10》洛伦磁力的方向
《1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应用
《11》洛伦磁力的方向1
《1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能量问题
《12》电视机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13》电场力与沦落磁力的比较
《13》速度选择器
《14》质普仪
《15》回旋加速器
《16》磁流体发电
《17》电磁流量计
《18》霍尔效应的原理
《19》霍尔效应的应用
《2》解决磁场中圆周运动的一般方法
《3》带电粒子在圆弧有界磁场中的应用
《4》带电粒子在直线有界磁场中的应用
《5》在匀强电场与匀强电场中偏转的区别
《6》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1
《7》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2
《8》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应用
《9》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轨迹分析
电场1
《1》电荷
《1》电势能
《10》电场强度1
《11》电场强度
《12》带电体电场强度的叠加
《13》常见的电场分析(重点)
《14》匀强电场产生和性质
《15》电场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16》电场作用下的连接体问题
《17》特殊带电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2》电势
《2》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3》电荷守恒定律
《3》电势差
《4》等势面等势线
《4》库仑定律
《5》常见电场的电势分布情况
《5》库仑扭秤
《6》电势的叠加问题
《6》库仑定律的再讨论
《7》两球接触后分开库仑力的计算
《8》等分法计算匀强电场中的电场与电势
《8》与静力学综合应用
《9》绘制等势图
电场2
《1》电容器
《10》动能定律能量守恒
《10》静电平衡
《11》导体上电荷分布与电势分布
《11》通过粒子轨迹研究粒子的能量变化
《12》尖端放电
《12》通过粒子轨迹研究粒子能量变化
《13》静电屏蔽
《13》重力与电场力共同作用下的计算
《14》静电感应
《14》重力与电场力共同作用的效果
《15》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压在电容之间的运动
《15》范德格拉夫的起电原理
《16》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压的电容器之间的运动进阶
《17》带电粒子在电容器中的偏转问题
《18》带电粒子的屏幕落点问题
《19》示波器的原理
《2》电容
《20》示波器的面板
《3》电容器在q不变的情况下的探究
《4》电容器在u不变时候的探究
《5》电容器中的能量和电量
《7》力的角度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
《8》密立根油滴法
《9》能量的角度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
恒定电流2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电功率
《10》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其他方案
《10》金属电阻率的测量方法
《12》螺旋测微器
《13》二级管的福安特性曲线
《2》闭合电路中的路段电压
《2》焦耳定律
《3》闭合电路中功率和效率问题
《3》焦耳定律的应用
《4》闭合电路中的u―i图像问题
《4》非纯电阻的电路的能量关系
《5》直流电路中的动态问题
《6》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方法
《6》含有电容器的直流电路分析
《7》电源串联与并联
《7》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
《8》分压法与限流法的再讨论
《8》用伏安法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9》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误差分析
《9》电阻率
恒定电流3
《1》电源
《10》伏安特性曲线
《11》描绘小灯泡的福安特性曲线
《12》串联电路的性质
《13》并联电路的性征
《14》复杂电路的识别与等效电路
《15》含表电路的化简
《16》电压表的改装
《17》电流表的改装
《18》非理想电表
《2》电流的定义式
《3》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4》导体中的三个速度
《5》电动势
《6》电动势与电势差
《7》电池的参数
《9》欧姆定律
选修3-2√
传感器
《1》传感器
《2》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3》声音传感器
《4》温度传感器
《5》温度传感器1
《6》光传感器
《7》光传感器的应用
《8》磁传感器
《9》磁强计
电磁感应1
《1》法卡第电磁感应定律
《1》划时代的发现
《10》感应电流的安培力问题
《10》络伦磁力是否做功
《11》感生电动势
《11》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
《12》柱状磁场区域产生的涡旋电流
《13》电子感应加速器
《14》涡旋电场的场强大小
《2》切割磁感线的电动势
《2》切割磁感线与感应电流的产生
《3》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的产生
《3》有效切割长度
《4》磁感线强度的变化引起的感应电动势
《4》切割磁感线与磁通量的变化
《5》感应电流的方向
《5》两个公式的比较
《6》楞次定律的应用
《6》转动切割磁感线
《7》磁场变化引起的感应电流方向判断
《7》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8》感应电动势e=blv
《8》右手定测
《9》动生电动势
《9》右手定测和楞次定律的关系
电磁感应2
《1》恒力作用下的单棒问题
《1》匀速运动下的含容问题
《10》恒力作用下的双棒问题
《10》金属棒在非平行轨道上的运动
《11》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的图像问题
《11》利用动量定律求电量的方法
《12》金属框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12》利用图像分析电磁感应问题
《12》其他类型的电磁感应问题
《13》金属棒在变化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2》变速运动下的含容问题
《2》电磁感应中安培力的功
《3》恒力作用下的单棒问题能量问题
《3》恒力作用下的含容问题
《4》电磁流量计
《4》电量计算
《5》电量计算的复杂问题
《5》金属框在不同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6》磁通量正负变化有关的电量计算问题
《6》磁悬浮列车
《7》反电动势
《7》匀速直线运动的双棒问题
《8》金属棒在电源的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8》只受安培力的双棒问题
《9》不等长的双棒问题
《9》其他形状的导体切割磁感线问题
电磁感应3
《1》互感
《10》电磁阻尼
《11》电磁驱动
《2》自感
《3》自感系数
《4》小灯泡为何闪亮
《5》含电感的电路分析
《6》自感的应用与防止
《7》日光灯
《8》蜗牛的热效应
《9》蜗牛的应用的防止
交变电流
《1》电流电与直流电
《1》电容对直流电与交流电的不同作用
《10》变压器的变压原理
《10》交流发电机做电源时的电压、电流、电量
《11》变压的功率与电流
《11》电流发电机做电源时的电功问题
《12》自藕变压器和多级输出变压器
《13》互感器
《14》线圈存在电阻时的变压器
《15》输电模型中的电压问题
《16》输电模型中功率问题
《17》更具体的远距离输掉模型
《18》电网
《2》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大小―感抗
《2》正弦交流的产生方式
《3》扼流圈
《3》中性面和与中性面垂直的平面
《4》电感对直流电和交流电的不同作用
《4》任意时刻的感应电动势
《5》电流电的周期、频率、峰值
《5》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容抗
《6》电感和电容中贮存的能量
《6》交流电的平均值
《7》电流电有效值的含义
《7》滤波器
《8》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9》变压器结构
《9》正弦交流电的有效推导
选修3-3√
《1》分子动理论
《1》发展历程
《10》分子间进一步讨论2
《12》热平衡和温度
《13》温标
《14》温度计
《15》分子动能
《16》分子势能
《17》分子势能的第一步讨论
《18》内能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3》分子体积分子
《4》分子扩散现象
《5》布朗运动
《6》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
《7》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8》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
《9》分子间作用力的进一步讨论1
《2》气体
《1》玻意尔定律
《1》实验:研究气体的等温变化
《10》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11》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3》等温变化的p―v图像
《4》查理定律
《5》盖―吕莎克定律
《6》理想气体
《7》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8》随机性与统计规律
《9》气体温度的微观意义
《3》固体液体物态变化
《1》晶体与非晶体
《10》湿度
《11》熔化热
《12》汽化热
《2》晶体的微观结构
《3》液体的微观结构
《4》表面张力
《5》润湿与不润湿
《6》毛细现象
《7》液晶
《8》蒸发
《9》饱和汽和饱和气压
《4》热力学定律
《1》焦耳实验
《2》热量
《3》热力学第一定律
《4》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能量守恒定律和永动机
《6》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
《7》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
《8》能量的品质
《9》开发新能源可持续发展
选修3-4
《2》机械波(1)
《1》波的形成和传播条件
《10》波长导致的多解性
《2》横波与纵波
《3》波的图像
《4》在波的图像中判断质点的运动方向
《5》波长
《6》频率与波速
《7》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
《8》波传播的综合性应用
《9》周期导致的多解性
《4》光(1)
《1》光的折射
《10》实验:测定光谱的波长
《13》薄膜干涉
《14》检查平整度
《15》牛顿环―薄膜干涉
《16》增透膜
《17》光的色散
《18》虹和霓
《2》折射定律的应用
《3》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数据处理
《3》衍射定律的实际应用
《5》测定玻璃折射的率的误差分析
《6》测定光波波长的数据处理
《7》相干光源
《8》干涉条纹的加强与减弱
《9》干涉条纹的加强与减弱1
《5》光(2)
《1》光的衍射
《10》光导纤维
《11》海市蜃楼
《12》平行玻璃砖
《13》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
《14》全反射的临界问题
《15》全反射与几何问题的综合应用
《16》激光的应用与特点
《17》激光的应用
《2》夹缝衍射
《3》其他衍射
《4》光的偏振
《5》偏振镜
《6》偏振的其他应用
《8》全反射
《9》全反射陵镜
《6》电磁波
《1》现代电视系统
《10》电磁波谱
《11》无线电波的传递方式―通信
《12》红外线
《2》振荡电路
《3》振荡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4》电磁振动的周期与频率
《5》有效发射电磁波
《6》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7》无线电波的接收
《8》移动电话和因特网
《9》电磁波的应用
《7》相对论简介
《11》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4》同时的相对性
《8》狭义相对论
1.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10.相对论中的动量和能量
12.惯性力
13.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
2.迈克尔孙 莫雷实验和光速不变原理
3相对性原理和协变性
5.长度的相对性
6长度收缩的再讨论
7.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9.相对论质量
机械波
《1》波的形成和传播条件
《1》惠更斯原理
《10》波长导致的多解性
《10》相干波源
《11》加强点与减弱点的位置
《12》干涉的综合应用
《13》声波的干涉
《14》多普勒效应
《15》多普勒效应计算
《2》波的反射
《2》横波与纵波
《3》波的图像
《3》波的折射
《4》波的衍射
《4》在波的图像中判断质点的运动方向
《5》波长
《5》衍射的定量分析
《6》波的叠加原理与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6》频率与波速
《7》叠加波型的判断
《7》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
《8》波传播的综合性应用
《8》叠加波振动的方向判断
《9》波的干涉
《9》周期导致的多解性
选修3-5√
《3》波粒二象性
《1》黑体
《10》光子的动量
《11》密立根实验
《12》散射
《13》光电效应1
《14》光电效应2
《15》粒子波动性
《16》概率波
《17》不确定性关系
《2》黑体辐射
《3》能量子
《4》光电效应
《5》光电效应的产生与条件
《6》最大初动能
《7》光
《8》光子
《9》光电效应的方程
《4》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
《10》波尔的假设
《11》波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2》波尔模型中的模型变化
《13》能级跃迁
《14》波尔实验的局限性
《15》弗兰克赫兹实验
《2》电子的电量与质量的测定
《3》原子的模型
《4》a粒子散射实验
《5》原子核式原子模型
《6》原子的尺度
《7》光谱的分类
《8》氢粒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9》经典理论的困难
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
《1》碰撞的分类
《10》动量机械能守恒问题
《10》动量守恒的内容与条件
《11》动量机械能的综合问题(二)
《11》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12》分方向向上的动量守恒定律
《13》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多物多过程的问题
《14》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递推问题
《15》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临界问题
《2》冲量
《2》弹性碰撞
《3》动量定律的推导的内容
《3》速度互换的应用
《4》利用动量定律求平均冲量
《4》完全非弹性碰撞
《5》动能定律与动量定律的关系
《5》碰撞需满足的条件
《6》利用动量定律求i和&p
《6》其他类的碰撞问题
《7》反冲运动
《7》利用动量定律求多过程的问题
《8》利用定量定律解决流体冲量问题
《8》人船模型
《9》动量定律解决应用与质点质点组
《9》火箭
原子核
《1》天然放射现象
《1》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
《10》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
《10》天体和宇宙
《2》结合能
《2》天然放射性现象的三种射线
《3》原子核的组成
《3》质量亏损
《4》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4》核裂变
《5》链似反应
《5》衰变中的动量守恒
《6》半衰期
《6》核反应推
《7》半衰期的再讨论
《7》核聚变
《8》基本粒子
《8》探测射线的方法
《9》胯克模型
《9》人工核反应与放射性同位素
通用版
必修1
《1》运动的描述(1)
《1》质点
《10》三围空间求位移与路程
《2》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间
《5》时间的计算
《6》长度的计算
《7》位移
《8》标量与矢量
《9》一维、二维运动的位移与路程
《2》运动的描述(2)
《1》速度
《10》加速度
《11》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与速度的关系
《12》速度―时间图像
《13》三种运动图像的比较
《2》平均速率与瞬时速度
《3》速度与速率
《4》位移―时间图像
《5》打点计时器
《6》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步骤
《7》频闪照相和数据处理
《8》光电计时系统
《9》超生波测速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1》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得变化
《13》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速度与加速度
《1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
《15》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点位移速度
《16》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特点
《17》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特点2
《19》相遇与追及问题2
《2》利用贴纸条法画出v―t图像
《20》相遇与追击相遇的变换参考系解法
《21》相遇与追及相遇
《22》相遇与追及相遇的图像解法
《3》利用纸带求物体的加速度
《4》v_t图像
《5》v―t图像的面积
《6》v―t图像面积的进一步讨论
《7》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1位移和时间关系
12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时间位移的特点
18
8中点时刻速度和平均速度
利用纸带画出v―t图像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
《1》自由落体运动1
《10》竖直上抛运动中的相遇问题(二)
《11》伽利略的逻辑猜想与实验
《2》自由落体运动2
《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灵活应用
《4》测量重力加速度
《5》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际应用
《6》自由落体运动的综合运用
《7》竖直上抛运动
《8》运用竖直上抛运动规律解题
《9》竖直上抛运动的相遇问题
《5》相互作用力(1)
《1》力的特征1
《10》弹力的方向
《11》判断弹力的有无
《12》弹力的大小与胡克定律
《13》胡克定律理解与应用
《14》弹簧测力计
《15》弹簧的串联
《16》弹簧的并联
《2》力的特性2
《3》重力
《4》重力的方向
《5》重心
《6》复杂物体的重力
《8》形变与弹性形变
《9》几种常见的弹力
《6》相互作用力(2)
《1》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10》矢量运算
《11》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12》探究共点力的合成法则的实验操作
《13》探究共点力合成法则
《14》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5》合力与分力的大小与方向
《16》一定条件下力的分解
《17》按照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18》力的正交分解
《2》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
《4》测量摩擦因素
《5》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6》传送带摩擦力的方向
《7》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8》摩擦力
《7》相互作用力(3)
《1》正交分解法处理平衡问题
《2》摩擦力相关的平衡问题
《3》摩擦力相关的平衡问题
《4》力的反向法处理力的三力平衡问题
《5》三角形法则处理三力平衡问题
《6》三角形法则处理力的变化问题
《7》整体法处理系统平衡问题
《8》先整体后隔离
《8》牛顿运动定律(1)
《1》牛顿第一定律
《10》牛顿第二定律―突变型问题
《12》力学单位制
《13》量纲分析法
《14》牛顿第三定律
《15》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16》牛顿第三定律
《17》粗糙面上拔何问题
《18》光滑面上拔河问题
《19》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受力分析
《2》惯性
《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4》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个质量的关系
《5》探究力、加速度和质量关系的误差分析
《6》牛顿第二定律1
《7》牛顿第二定律2
《8》牛顿第二定律的特征
《9》牛顿第二定律
《9》牛顿运动定律(2)
《1》已知力求运动的问题
《10》板块模型
《11》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12》摩擦力的临界问题
《13》与绳子有关的临界问题
《14》物体分离的临界问题
《2》已知运动求力的问题
《3》水平传送带问题
《4》斜面传送带问题
《5》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
《6》超重与失重的原理
《7》超重与失重的应用
《8》带滑轮的连接体问题
《9》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
必修2
《1》曲线运动(1)
《1》曲线运动
《10》交换参考系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3》曲线运动中对力的改变
《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5》两个运动的合运动性质的判断
《6》小船渡河时间最短
《7》小船渡河问题
《8》绳子的“关联”速度问题
《9》杆以及相互接触物体的“关联”问题
《10》机械能守恒定律(3)
《1》机能变化与力做功的关系
《10》机械能守恒
《11》体统机械能守恒的计算方法
《12》系统机械能守恒的内力做功
《13》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
《14》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数据分析
《15》能量守恒定律
《16》能量的耗散
《17》水能的利用
《18》风能的利用
《19》太阳能的利用
《2》系统机械能守恒条件
《3》机械能守恒时的相互转换
《4》做功与能量变化的总结
《5》天体的机械能
《6》静摩擦力做功对系统机械能的影响
《7》滑动摩擦力做功对系统机械能的影响
《8》研究水平传送带对物理做功的影响
《9》研究倾斜传送带对物体机械能的影响
《2》曲线运动(2)
《1》平抛运动
《10》斜抛到最高点―时间反应―平抛运动
《11》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2》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13》平抛实验求初速度
《2》平抛运动力的分析
《3》平抛运动速度的分析
《4》频闪照片下的平抛运动分析
《5》平抛运动的速度矢量图
《6》斜面上的平抛运动1
《7》斜面上的平抛运动2
《8》斜抛运动
《9》抛铅球的最佳角度
《3》曲线运动(3)
《1》圆周运动
《10》水平面的圆周运动
《11》圆锥摆的周期
《12》匀速圆周运动
《13》变速圆周运动
《14》相互连接物体
《15》一般的曲线运动
《2》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周期和频率
《3》圆周运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4》三种传动装置
《5》圆周运动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
《6》向心加速度
《7》向心加速度的理解与应用
《8》向心力
《9》向心力的验证
《4》曲线运动(4)
《1》汽车拐弯问题
《2》火车、飞机拐弯问题
《3》拱型桥和下凹桥问题
《4》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5》绳子连接小球在竖直圆周内的变速圆周运动
《6》竖直圆周运动的解题步骤
《7》离心运动与向心运动
《5》万有引力与航天(1)
《1》日心说
《10》万有引力的推导
《11》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
《2》开普勒三定律
《3》开普勒三定律的应用
《4》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5》月―地检验
《6》万有引力定律
《7》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
《8》黄金代换公式
《9》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6》万有引力与航天藏(2)
《2》椭圆运动的时间问题
《3》卫星的可视性问题
《4》求地球质量的两种方法
《5》求星球密度的方法
《6》星球密度
《7》人造卫星的轨迹
《8》同步卫星
《9》完全失中与部分失重
1.行星追及和最大观测角问题
《7》万有引力与航天藏(3)
《1》牛顿大炮
《2》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3》宇宙速度
《4》几类卫星的比较
《5》变轨
《6》人造卫星的多次变轨问题
《7》双星
《8》暗物质
《9》低速
宏观弱引力
《8》机械能守恒定律(1)
《1》能量
《2》功
《3》正功与负功
《4》恒力做功
《5》弹力做功
《6》静摩擦力做功
《7》滑动摩擦力做功
《8》变力做功
《9》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
《9》机械能守恒定律(2)
《1》功率、功的快慢
《10》实验探究功与速度的变化呢关系
《11》动能定律
《12》动能表达式
《13》动能定律解决多阶段动能问题
《14》变力做功问题
《15》水平圆周运动
《16》动能定律解决竖直直线内的变速圆周运动问题
《17》抛体运动
《2》恒力做功的功率
《3》恒力功率的启动
《4》恒定加速度启动
《5》重力势能
《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7》与重力变化有关的重力做功
《8》弹性势能
《9》弹性势能的计算
选修3―1
《1》静电场(1)
《1》电荷
《10》电场强度1
《11》电场强度
《12》带电体电场强度的叠加
《13》常见的电场分析(重点)
《14》匀强电场产生和性质
《15》电场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16》电场作用下的连接体问题
《17》特殊带电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2》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3》电荷守恒定律
《4》库仑定律
《5》库仑扭秤
《6》库仑定律的再讨论
《7》两球接触后分开库仑力的计算
《8》与静力学综合应用
《10》磁场(3)
《1》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几类运动
《10》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能量分析
《1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应用
《1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能量问题
《13》速度选择器
《14》质普仪
《15》回旋加速器
《16》磁流体发电
《17》电磁流量计
《18》霍尔效应的原理
《19》霍尔效应的应用
《2》解决磁场中圆周运动的一般方法
《3》带电粒子在圆弧有界磁场中的应用
《4》带电粒子在直线有界磁场中的应用
《5》在匀强电场与匀强电场中偏转的区别
《6》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1
《7》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2
《8》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应用
《9》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轨迹分析
《2》静电场(2)
《1》电势能
《10》静电平衡
《11》导体上电荷分布与电势分布
《12》尖端放电
《13》静电屏蔽
《14》静电感应
《15》范德格拉夫的起电原理
《2》电势
《3》电势差
《4》等势面等势线
《5》常见电场的电势分布情况
《6》电势的叠加问题
《8》等分法计算匀强电场中的电场与电势
《9》绘制等势图
《3》静电场(3)
《1》电容器
《10》动能定律能量守恒
《11》通过粒子轨迹研究粒子的能量变化
《12》通过粒子轨迹研究粒子能量变化
《13》重力与电场力共同作用下的计算
《14》重力与电场力共同作用的效果
《15》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压在电容之间的运动
《16》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压的电容器之间的运动进阶
《17》带电粒子在电容器中的偏转问题
《18》带电粒子的屏幕落点问题
《19》示波器的原理
《2》电容
《20》示波器的面板
《3》电容器在q不变的情况下的探究
《4》电容器在u不变时候的探究
《5》电容器中的能量和电量
《7》力的角度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
《8》密立根油滴法
《9》能量的角度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
《4》恒定电流(1)
《1》电源
《10》伏安特性曲线
《11》描绘小灯泡的福安特性曲线
《12》串联电路的性质
《13》并联电路的性征
《14》复杂电路的识别与等效电路
《15》含表电路的化简
《16》电压表的改装
《17》电流表的改装
《18》非理想电表
《2》电流的定义式
《3》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4》导体中的三个速度
《5》电动势
《6》电动势与电势差
《7》电池的参数
《9》欧姆定律
《5》恒定电流(2)
《1》电功率
《10》金属电阻率的测量方法
《12》螺旋测微器
《13》二级管的福安特性曲线
《2》焦耳定律
《3》焦耳定律的应用
《4》非纯电阻的电路的能量关系
《6》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方法
《7》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
《8》分压法与限流法的再讨论
《9》电阻率
《6》恒定电流(3)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0》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其他方案
《2》闭合电路中的路段电压
《3》闭合电路中功率和效率问题
《4》闭合电路中的u―i图像问题
《5》直流电路中的动态问题
《6》含有电容器的直流电路分析
《7》电源串联与并联
《8》用伏安法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9》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误差分析
《7》恒定电流(4)
《1》欧姆表
《11》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
《12》逻辑与和与门
《13》或门与非门
《14》门电路的物理实现
《15》与非、或非与或非门
《16》同或门与异或门
《17》加法器
《18》逻辑电路与传感器
《2》欧姆表的应用
《3》多用电表
《4》多用电表研究黑盒子问题
《5》电表校对
《6》半偏法测电流内阻
《7》半偏法测电压表的内阻
《8》电桥法测电阻
《9》其他测量电阻的方法
《8》磁场(1)
《1》磁现象与电流的磁现象
《10》磁通量
《2》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3》磁场
《4》安培定则
《5》安培分子假说
《6》三种常见的电流磁场
《7》磁场的叠加原理
《8》地磁场
《9》电场与磁场的比较
11磁通量的正负
《9》磁场(2)
《1》安培力的方向
《10》洛伦磁力的方向
《11》洛伦磁力的方向1
《12》电视机显像管的工作原理
《13》电场力与沦落磁力的比较
《2》安培力的大小
《3》电动机转动原理
《4》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5》通电直导线的相互作用
《6》安培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7》通电导体的平衡问题
《8》通电导体棒的运动问题
《9》安培力做功的特点和瞬时冲量
选修3―2
《1》电磁感应(1)
《1》划时代的发现
《10》感应电流的安培力问题
《11》楞次定律与能量守恒
《2》切割磁感线与感应电流的产生
《3》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的产生
《4》切割磁感线与磁通量的变化
《5》感应电流的方向
《6》楞次定律的应用
《7》磁场变化引起的感应电流方向判断
《8》右手定测
《9》右手定测和楞次定律的关系
《2》电磁感应(2)
《1》法卡第电磁感应定律
《10》络伦磁力是否做功
《11》感生电动势
《12》柱状磁场区域产生的涡旋电流
《13》电子感应加速器
《14》涡旋电场的场强大小
《2》切割磁感线的电动势
《3》有效切割长度
《4》磁感线强度的变化引起的感应电动势
《5》两个公式的比较
《6》转动切割磁感线
《7》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8》感应电动势e=blv
《9》动生电动势
《3》电磁感应(3)
《1》恒力作用下的单棒问题
《10》金属棒在非平行轨道上的运动
《11》利用动量定律求电量的方法
《12》金属框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13》金属棒在变化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2》电磁感应中安培力的功
《3》恒力作用下的单棒问题能量问题
《4》电量计算
《5》电量计算的复杂问题
《6》磁通量正负变化有关的电量计算问题
《7》反电动势
《8》金属棒在电源的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9》其他形状的导体切割磁感线问题
《4》电磁感应(4)
《1》匀速运动下的含容问题
《10》恒力作用下的双棒问题
《11》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的图像问题
《12》利用图像分析电磁感应问题
《12》其他类型的电磁感应问题
《2》变速运动下的含容问题
《3》恒力作用下的含容问题
《4》电磁流量计
《5》金属框在不同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6》磁悬浮列车
《7》匀速直线运动的双棒问题
《8》只受安培力的双棒问题
《9》不等长的双棒问题
《5》电磁感应(5)
《1》互感
《10》电磁阻尼
《11》电磁驱动
《2》自感
《3》自感系数
《4》小灯泡为何闪亮
《5》含电感的电路分析
《6》自感的应用与防止
《7》日光灯
《8》蜗牛的热效应
《9》蜗牛的应用的防止
《6》交变电流(1)
《1》电流电与直流电
《10》交流发电机做电源时的电压、电流、电量
《11》电流发电机做电源时的电功问题
《2》正弦交流的产生方式
《3》中性面和与中性面垂直的平面
《4》任意时刻的感应电动势
《5》电流电的周期、频率、峰值
《6》交流电的平均值
《7》电流电有效值的含义
《8》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9》正弦交流电的有效推导
《7》交变电流(2)
《1》电容对直流电与交流电的不同作用
《10》变压器的变压原理
《11》变压的功率与电流
《12》自藕变压器和多级输出变压器
《13》互感器
《14》线圈存在电阻时的变压器
《15》输电模型中的电压问题
《16》输电模型中功率问题
《17》更具体的远距离输掉模型
《18》电网
《2》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大小―感抗
《3》扼流圈
《4》电感对直流电和交流电的不同作用
《5》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容抗
《6》电感和电容中贮存的能量
《7》滤波器
《9》变压器结构
《8》传感器
《1》传感器
《2》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3》声音传感器
《4》温度传感器
《5》温度传感器1
《6》光传感器
《7》光传感器的应用
《8》磁传感器
《9》磁强计
选修3―3
《1》分子动理论
《1》发展历程
《10》分子间进一步讨论2
《12》热平衡和温度
《13》温标
《14》温度计
《15》分子动能
《16》分子势能
《17》分子势能的第一步讨论
《18》内能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3》分子体积分子
《4》分子扩散现象
《5》布朗运动
《6》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
《7》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8》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
《9》分子间作用力的进一步讨论1
《2》气体
《1》玻意尔定律
《1》实验:研究气体的等温变化
《10》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11》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3》等温变化的p―v图像
《4》查理定律
《5》盖―吕莎克定律
《6》理想气体
《7》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8》随机性与统计规律
《9》气体温度的微观意义
《3》固体液体物态变化
《1》晶体与非晶体
《10》湿度
《11》熔化热
《12》汽化热
《2》晶体的微观结构
《3》液体的微观结构
《4》表面张力
《5》润湿与不润湿
《6》毛细现象
《7》液晶
《8》蒸发
《9》饱和汽和饱和气压
《4》热力学定律
《1》焦耳实验
《2》热量
《3》热力学第一定律
《4》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能量守恒定律和永动机
《6》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
《7》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
《8》能量的品质
《9》开发新能源可持续发展
选修3―4
《1》机械振动
《1》简谐运动
《11》单摆
《12》单摆的周期
《13》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14》单摆的周期与重力加速度问题
《15》阻尼振动与非阻尼振动
《16》受迫振动
《17》共振
《2》简谐运动的规律
《3》简谐运动的图像
《4》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5》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6》用参考圆分析简谐运动
《7》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8》间谐运动的能量
《9》简谐运动的对称性
《2》机械波(1)
《1》波的形成和传播条件
《10》波长导致的多解性
《2》横波与纵波
《3》波的图像
《4》在波的图像中判断质点的运动方向
《5》波长
《6》频率与波速
《7》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
《8》波传播的综合性应用
《9》周期导致的多解性
《3》机械波(2)
《1》惠更斯原理
《10》相干波源
《11》加强点与减弱点的位置
《12》干涉的综合应用
《13》声波的干涉
《14》多普勒效应
《15》多普勒效应计算
《2》波的反射
《3》波的折射
《4》波的衍射
《5》衍射的定量分析
《6》波的叠加原理与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7》叠加波型的判断
《8》叠加波振动的方向判断
《9》波的干涉
《4》光(1)
《1》光的折射
《10》实验:测定光谱的波长
《13》薄膜干涉
《14》检查平整度
《15》牛顿环―薄膜干涉
《16》增透膜
《17》光的色散
《18》虹和霓
《2》折射定律的应用
《3》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数据处理
《3》衍射定律的实际应用
《5》测定玻璃折射的率的误差分析
《6》测定光波波长的数据处理
《7》相干光源
《8》干涉条纹的加强与减弱
《9》干涉条纹的加强与减弱1
《5》光(2)
《1》光的衍射
《10》光导纤维
《11》海市蜃楼
《12》平行玻璃砖
《13》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
《14》全反射的临界问题
《15》全反射与几何问题的综合应用
《16》激光的应用与特点
《17》激光的应用
《2》夹缝衍射
《3》其他衍射
《4》光的偏振
《5》偏振镜
《6》偏振的其他应用
《8》全反射
《9》全反射陵镜
《6》电磁波
《1》现代电视系统
《10》电磁波谱
《11》无线电波的传递方式―通信
《12》红外线
《2》振荡电路
《3》振荡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4》电磁振动的周期与频率
《5》有效发射电磁波
《6》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7》无线电波的接收
《8》移动电话和因特网
《9》电磁波的应用
《7》相对论简介
《1》相对论
《11》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2》迈克尔孙和莫雷实验=以小是不存在的
《3》光速c的参考系s是谁?
《4》同时的相对性
《8》狭义相对论
惯性力
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
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相对论质量
相对论中的动量和能量
长度的相对性
长度收缩的再讨论
选修3―5
《1》动量守恒定律(1)
《1》动量
《10》动量守恒的内容与条件
《11》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12》分方向向上的动量守恒定律
《13》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多物多过程的问题
《14》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递推问题
《15》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临界问题
《2》冲量
《3》动量定律的推导的内容
《4》利用动量定律求平均冲量
《5》动能定律与动量定律的关系
《6》利用动量定律求i和&p
《7》利用动量定律求多过程的问题
《8》利用定量定律解决流体冲量问题
《9》动量定律解决应用与质点质点组
《2》动量守恒定律(2)
《1》碰撞的分类
《10》动量机械能守恒问题
《11》动量机械能的综合问题(二)
《2》弹性碰撞
《3》速度互换的应用
《4》完全非弹性碰撞
《5》碰撞需满足的条件
《6》其他类的碰撞问题
《7》反冲运动
《8》人船模型
《9》火箭
《3》波粒二象性
《1》黑体
《10》光子的动量
《11》密立根实验
《12》散射
《13》光电效应1
《14》光电效应2
《15》粒子波动性
《16》概率波
《17》不确定性关系
《2》黑体辐射
《3》能量子
《4》光电效应
《5》光电效应的产生与条件
《6》最大初动能
《7》光
《8》光子
《9》光电效应的方程
《4》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
《10》波尔的假设
《11》波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2》波尔模型中的模型变化
《13》能级跃迁
《14》波尔实验的局限性
《15》弗兰克赫兹实验
《2》电子的电量与质量的测定
《3》原子的模型
《4》a粒子散射实验
《5》原子核式原子模型
《6》原子的尺度
《7》光谱的分类
《8》氢粒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9》经典理论的困难
《5》原子核(1)
《1》天然放射现象
《10》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
《2》天然放射性现象的三种射线
《3》原子核的组成
《4》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5》衰变中的动量守恒
《6》半衰期
《7》半衰期的再讨论
《8》探测射线的方法
《9》人工核反应与放射性同位素
《6》原子核(2)
《1》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
《10》天体和宇宙
《2》结合能
《3》质量亏损
《4》核裂变
《5》链似反应
《6》核反应推
《7》核聚变
《8》基本粒子
《9》胯克模型
下载地址:
通过百度网盘下载,如下载连接失效,在文章底部评论,24小时内补连接。
评论0